|
1.交流阻抗:在頻率1kHz下,以微小電壓或電流,量測出電池內部的阻抗
|
|
2.活性物質:經化學反應可產生或儲存電能的材料
|
|
3.安培:電流的單位,每秒流經的電荷量(庫倫) |
|
4.安時(Ah):電池容量單位,表示方式為時間( 單位:小時)及持續電流(單位:安培)的乘積,例如:若電池以一安培充電一小時,則其容量為1 安時。 |
|
5.負極:在電池內部進行氧化反應,失去電子的電極 |
|
6.電源管理系統:一種監控並顯示電池及電池系統的電壓、電流、溫度及其他狀況,保護系統免於不安全運作的元件 |
|
7.容量保持率:電容量歷經儲存或循環後,可保持的量。其表示方式是以最初放電克容量或容量的百分比為之 |
|
8.正極:在電池內部進行還原反應,得到電子的電極 |
|
9.定電流:充電或放電時,控制在維持不變的電流 |
|
10.庫倫:電量的單位,相當於1安培/秒或1/3600 安時 |
|
11.電流:電荷流量,通常以安培表示 |
|
12.循環壽命:電池在控制溫度及電流下運作,直至其生命結束的周期數 |
|
13.電極:可乘載活性物質及導電材料的導電體 |
|
14.電解液:促進電池內電化學反應內鋰離子傳導介質 |
|
15.生命結束:電池的性能表現不再符合應用所需的規格需求 |
|
16.能量:電池中能被用來作功或產生熱量的容量 |
|
17.能量密度:單位體積內能提供的能量數額 |
|
18.鋰離子電池:屬於二次電池,鋰離子可在正負電極內移動造成電子流動而進行充電或放電 |
|
19.一次電池:無法再進電的電池 |
|
20.二次電池:可以多次充放電的電池 |
|
21.隔離膜:一種電池的組件,用來隔絕電池內部正負電極的材料 |
|
22.低電壓保護:當電池電壓低於最小的額定電壓時,保護電池不受損壞 |
|
23.電壓:電場中兩點間的電位勢差 |
|
24.充電:質子跟電子的基本特性,質子和電子的平衡與否,決定物質的電磁性。原子帶的質子比電子多則稱為正電荷離子;若原子帶的電子比質子多則稱為負電荷離子。帶電離子或電子的相對移動會產生電流 |
|
25.充電效率:放電容量與充電容量的比值,以百分率方式表示 |
|
26.充電器:用來增加電芯、電池或電池系統中儲存電化學能量的裝置 |
|
27.定功率:一種以固定功率來充電或放電的模式 |
|
28.定電壓:一種以固定的電壓來充電或放電的模式 |
|
29.放電:將儲存在電芯或電池中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後,提供給電路使用的反應 |
|
30.放電容量:電芯或電池在定溫或定電流下所釋放出的電荷或能量的數量 |
|
31.能量容量:在定溫下和定電流/定功率下,給電芯或電池進行充電或放電的能量數量 |
|
32.能量效率:放電能量與充電能量的比值,以百分比表示 |
|
33.嵌入:在主材料中未被的空缺處進行嵌入或移除離子、原子或分子的活動 |
|
34.鉛酸電池:屬二次電池的一種,其正極材料為鉛,負極材料為氧化鉛,電解液是硫酸。一般而言,鉛酸電池的比能量、能量密度及循環壽命均低於鋰鐵鎂電池外,還有較高的自放電率
|
|
35.模組: 以串聯/並聯的方式將電芯組合起來 |
|
36.過電流保護:當充電或放電電流超過其設計的最大值後,能保護電芯及電路不受到損壞 |
|
37.過溫保護:當電池溫度超過其設計的最大值後,能保護電池及電路不受到損壞 |
|
38.過電壓保護:當電壓超過其設計的最大值後,能保護電池及電路不受到損壞 |
|
39.氧化作用:一種電化學反應將活性材料中的電子釋放出來,造成材料的電化學活性離子呈現更多的正電電荷狀態 |
|
40.倍率能力:電芯或電池於高電流或高功率下,進行充電或放電的能力 |